首页

信息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简报 > 正文

“高品质植物拉丝蛋白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成果通过鉴定 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团队   文图: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团队 审核:汪超  发布日期:2024-05-31  查看次数:

5月29日,由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陈坚院士团队、浙江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完成的“高品质植物拉丝蛋白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在浙江省嘉兴市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本次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名誉理事长担任副主任委员,专家组成员包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郜海燕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顾青教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徐坚副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隋晓楠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李健教授。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陈坚院士、刘潇助理研究员,浙江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腾辉、总经理周国强、副总经理彭汉东,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江华教授、副院长徐芳以及项目组成员代表参加了鉴定会。

鉴定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与绿色发展处处长李永智主持,刘潇助理研究员向专家组汇报了研发工作情况,鉴定委员会专家考察了生产现场,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后肯定了项目成果围绕蛋白优质、营养丰富、质构拟真、风味优良、色泽相似等方面的产业需求,助力植物基食品高质量发展,推动大食物观落地落实。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植物蛋白肉相较于传统畜牧养殖生产肉类具有可持续等方面的优势,利用挤压植物蛋白获取组织化拉丝蛋白,可获得接近动物肌肉的纤维结构。植物蛋白肉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高品质蛋白质。然而,目前拉丝蛋白多以大豆、小麦为来源,由于蛋白原料氨基酸组成不完全,且存在豆腥味,导致拉丝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消费者接受度受到一定限制。亟待通过对植物蛋白原料优化组合、改性修饰技术方法进行升级,改善拉丝蛋白普遍存在的结构松散、营养不足、不良异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创制了酵母蛋白与大豆蛋白双蛋白挤压工艺,明确了挤出过程蛋白结构变化与消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优化了必需氨基酸组成并提高了供给量,改善了大豆拉丝蛋白营养品质;基于萌发大豆一步法挤压处理技术,开发了增鲜低豆腥型大豆拉丝蛋白。开发了环境友好型干法气流分级技术,保留了豌豆蛋白天然结构和完整组分,建立了酶交联挤出联用技术,提高了豌豆拉丝蛋白纤维结构;建立了固态发酵技术,去除了鹰嘴豆抗营养因子,改善了鹰嘴豆拉丝蛋白结构及营养品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论文和综述20篇,其中SCI收录17篇,申请专利16件,授权11件,出版专著2部,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植物拉丝蛋白生产线,实现了不同规格拉丝蛋白定制化制造,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习惯的植物肉粽、休闲素肉等产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鉴定会现场

项目组成员代表与鉴定专家组合影

植物拉丝蛋白生产线

多规格类型拉丝蛋白及江南素肉、植物蛋白肉粽市售产品

(编辑:潘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