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组织召开“大食物观”学术研讨会,围绕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重要创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
与会专家交流了营养视角下我国食物自给率的现状、植物性食物开发思路、动物蛋白保障方案、水产品生产潜力分析、植物基和替代蛋白等未来食品发展的重点任务与挑战,提出了下一步的创新方向和政策建议。专家认为,落实“大食物观”,是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生动实践。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指出,要领会“大食物观”核心要义,把握人民美好生活这个立足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强化空间拓展、资源拓展、产业拓展。他强调,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强化粮食安全战略研究,加强耕地到国土空间拓展创新,加强非农业资源拓展创新,加强食物品种生产方式创新。
“大食物观就是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现代科技驱动,全方位开发耕地、森林、海洋资源,来拓宽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来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的需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在新时代,大食物观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调整食物的生产结构、丰富扩大食物的来源、确保食物可持续获取。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认为,未来食品可能变革传统的食品工业制造模式,应使人更健康,使地球更健康。未来食品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三方面问题。
本次研讨会还进行了网络直播,18000余人次实时在线观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农科院办公室、科技局、成果转化局、国合局、蔬菜花卉所、食物营养所等相关领导专家参加会议。
原文链接:https://kepu.gmw.cn/agri/2022-05/22/content_35753762.htm
(编辑:潘梦妍)